[四季隨筆] 四季豆知多少
果然還是蹲菜園最解憂。
暫時把疫情的煩惱放一邊,土壤的氣味讓人充滿正能量。
前後我也記錄過不少自家菜園的四季豆。
不過其實“四季豆”這三個字只是一般熟悉的統稱,歷年來曾經種過的豆子,除了有好幾種顏色,也有許多不同的品種。
之前有朋友看到我家豆子長得肥,忍不住問吃起來會不會很老,答案是不一定哦要看豆子的品種。通常我會特別挑選有註明“stringless”的品種,摘蒂時豆莢兩側不會撕扯出硬硬的老筋,可以長到很大根口感都不會老。
拿今年菜園的四種“四季豆”為例,叫做yellow wax的黃色豆莢,以及我的最愛、綠色豆莢上有漂亮紫色斑紋的blue lake,在購買時都特別挑選了“無筋”的品種。所以像照片當中一根blue lake不小心長到比指尖到手腕還長,也仍舊清脆。
另外一種叫做haricot vert的(法文直翻就是green bean),在美國歸類於法國種四季豆。這個品種在購買時就沒有無筋的選項,然而它天生細長,豆莢側邊的筋很細嫩,口感也非常不錯。
最後就是一個莫明其妙不請自來的“不知名”豆種,大概是在種籽包裝時混亂了。這個豆莢就可以撕扯出兩條又粗又韌的側筋,口感也比其它豆莢老多了。但我仍然當作是個美麗的意外,煮了它。
除了豆莢有無側筋,植株高矮也有不同選項。
我懶得搭豆架,一般都選擇bush type矮叢種。不過今年明明買的是矮叢種籽,卻長出來整排爬藤的魔豆,真正矮叢的只有兩株🙄,害我手忙腳亂地臨時用竹竿支撐它們上攀。
我常購買的種子盤商,光是四季豆這個項目就有二、三十種選項:不同顏色高矮、豆莢長短、成熟速度、耐寒耐熱、植株高矮、對日照的敏感度、以及是否耐蟲害以及病毒感染等。
你說平平都是四季豆幹嘛弄那麼複雜?
因為像美國這樣大的國家,全國各地種植條件都非常不同。四季豆作為重要農作物,一定要有能夠適應不同生長環境的選項。
所以無論是什麼蔬菜,挑選適合自己環境的作物品種非常重要,很多時候種植的失敗源自於品種的不合適。切實了解在地的種植條件,選擇合適品種,才能夠事半功倍。